从纳入全国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以来,福州市持续加快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建设,数字人民币交易量接近突破700亿元大关,连续跃过六个百亿台阶,有效推动数字人民币产业新发展,高质量服务数字福州建设。
截至11月末,福州市累计完成交易(含兑换、转账、消费)1315.33万笔,占全省的66.48%,累计完成交易额681.66亿元,占全省的70.72%;比9月末增长20倍,率先实现多项区域内首笔业务落地,包括福州市落地数字人民币高速公路生态场景等5个全国首创应用场景。
共享发展成果
福州市敢于当数字人民币推广的“排头兵”,推出乡村巴士场景、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业务、小额无贷户代发业务、社保缴费场景、医药连锁场景、意外伤害险保单支付场景、企业缴税、缴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三甲医院医疗场景应用、土地出让金和土拍保证金支付场景等15个全省首创应用场景。
近年来,福州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多措并举、积极布局,动员更多市直部门、市属国企及社会力量加入到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扩面增量”攻坚工作中,助力打通对公缴税、土地拍卖、供应链金融等大额支付领域的堵点和卡点。
截至11月末,福州市已有3家试点运营机构交易量突破百亿大关,分别是:建设银行181.96亿元,兴业银行179.3亿元、工商银行131.06亿元。
兴业银行落地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采购海洋渔业碳汇交易,根据协议,福建恒捷实业有限公司使用兴业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向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购买海洋碳汇1000吨。
这是兴业银行落地的首笔以数字人民币购买海洋渔业碳汇交易,该笔交易创新了兴业银行数字人民币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使数字人民币融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作为国内绿色金融领先者、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兴业银行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完善数字人民币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场景搭建,为减污降碳、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兴业力量。”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法定货币
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独立于实体账户的一种钱,主要用于替代流通中的现钞和硬币,功能和现金一样。
对于数字人民币这个新生事物,很多人存在不少误解,认为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等工具没什么区别,数字人民币不能兑换外币、购买黄金,数字人名币将很快取代纸币等。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对生活中存在的对数字人民币的误解进行了解释。
穆长春认为,数字人民币是钱,微信支付宝是钱包,它们并不在一个维度上。微信和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
作为钱包,微信和支付宝里的钱是需要充值的,充值的来源是消费者所绑定商业银行账户里的存款货币,所以这些钱本质上对应的还是传统的实体货币。而未来,钱包中会多出一个选项——数字人民币。
通俗而言,数字人民币是独立于实体货币的另一种钱,可以将它当作以往放在钱包中的一张张钞票,只是形态是数字化的。
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大家仍可以用微信、支付宝进行支付,只不过钱包里装的内容增加了央行货币。同时,腾讯和蚂蚁各自的商业银行,即微众银行和和网商银行也属于运营机构,所以和数字人民币不存在竞争关系。不仅不存在竞争关系,数字人民币的发行还需要各方努力。
穆长春说:“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从来不是人民银行一家的事情,也不是某个机构凭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试点推行
2019年末,数字人民币开始试点推行,包括十个城市及北京冬奥会场景,部分城市还推出了数字人民币绿色出行、低碳红包等使用场景。
12月16日,数字人民币App显示,数字人民币试点再次扩大范围,在现有试点地区的基础上,由此前的深圳、苏州、雄安、成都扩展至广东、江苏、河北、四川全省,并增加山东省济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防城港市和云南省昆明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试点地区。至此,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大到17个省市。
今年以来,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和消费券已成为各地促消费、稳增长的一种新趋势。人民银行此前曾表示,2022年,各试点地区政府围绕“促进消费”“抗击疫情”“低碳出行”等主题累计开展了近30次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各商业机构还开展了多次市场化推广活动,有力促进社会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
2021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了数字人名币白皮书。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经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
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有专家认为,随着试点测试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在彰显便捷性、优化普惠性、突出创新性、保障安全性、体现合规性、加强可持续性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