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dzyaa"></dd>
<progress id="dzyaa"><track id="dzyaa"></track></progress>
  • <label id="dzyaa"><pre id="dzyaa"></pre></label>
      1. 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从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看宁德2023年发展“密码”

          4日上午,宁德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在三都澳大酒店开幕,宁德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永宁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对2023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进行高频词分析发现,在这份将近一万六千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实施、发展、产业、创新、乡村、文化等词汇出现的频次位居前列。

        宁德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永宁作政府工作报告。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宁德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永宁作政府工作报告。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词出现频率高。 叶伏国 制图
        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词出现频率高。 叶伏国 制图

          让我们通过这些高频词来了解宁德2023年的发展蓝图。

          建设(82次)

          今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一词被提及了82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最热词”。开工建设天行时代等城市综合体,高标准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锂电智能制造产业园和28个配套项目建设,实现产值3600亿元以上。努力建设国内领先的电动船舶研发制造基地,深化东侨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建设,加快建设临港产业综合物流园、水陆联运中心二期等项目,推进“一业一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加快闽东森林城市群建设。

          实施(57次)

          “实施”一次被提及了57次。今年的工作任务中,宁德提出深化实施“15个专项行动”,实施在建省市重点项目280个,完成重点项目投资730亿元以上。实施“宁商回归”工程,实施市场主体梯度培育3年行动计划,持续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海洋强市专项规划,实施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做热文旅市场工作方案。加快实施新时代“三都澳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宁德工匠”培养工程,实施城市总规划师制度。实施东湖清淤工程,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实施海岛振兴计划,实施“蓝碳”“绿碳”增汇工程。

          发展(52次)

          “发展”一词被提及了52次。大力发展都市经济,引导规范发展短视频、直播带货,大力发展电动船舶产业,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临海制造、海工装备、港口物流、深远海养殖、海洋能源、生物科技等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滨海旅游、工业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大力发展数字农业、设施农业,支持发展乡村民宿、农耕体验等乡村小微产业,坚持统筹发展“老少边岛”和特色示范乡村,大力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产业(39次)

          “产业”被提及了39次。一次扶持壮大预制菜产业,每个县培育打造2-3个电商产业园。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储能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融入主导产业生态圈,加快产业载体标准化建设,开展“产业载体标准化建设年”活动,组建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完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公共创新平台,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坚持三产融合壮大特色产业。

          创新(26次)

          “创新”一词在报告中提了26次。2023年宁德将突出融合创新,在树立“宁德地标”上持续发力,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推进现代物流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加快构建数字生态创新体系。加快创新能力系统提升,深化科技创新扩面升级专项行动。积极开展“蓝色银行”试点,扩大信用村镇等创新典型覆盖面。创新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支持中医药、畲医药创新发展。

          乡村(25次)

          “乡村”一词在报告中提了25次。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坚持家园共造深化乡村建设,完善乡村电网、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服务水平,完善乡村治理“1+6+N”法治服务矩阵建设,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文化(19次)

          “文化”一词被提及了19次。深化拓展宁台文化、信俗、宗亲、青少年等方面交流,打造一批湿地景观公园、红树林文化研学村、海上文创走廊。规划建设一批文化综合体、“文化IP”,精心打造“博物馆之城”,加快市大剧院、畲族文化园等文化地标建设,大力弘扬“福”文化,实施新一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具有闽东特色的文化新业态。

          除了这些高频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出现了一些新词汇:

          “15个专项行动”

          主导产业产业链招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三比三赛”、营商环境创优、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提升、教育扩量提质、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优势农业提效、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闽东大水网建设、现代物流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扩面升级、人力资源服务提升、筹融资、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等15个专项行动。

          项目前期“3+N”工作机制

          项目前期工作的定期会商机制,“3”是指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3个部门,“N”是指具体项目主管部门,在项目策划开始就同步明确业主单位、前期经费、用地选址、筹融资模式等事项。

          “两业融合”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

          开展“四个年”活动

          开展重大基础设施攻坚年、现代服务业突破年、产业载体标准化建设年、城市品质提升年活动。

          RCEP

          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是指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5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宁聚英才”七大引领工程

          实施领军人才集聚、青年人才引育、技能人才匠心、民生人才强基、乡村人才振兴、宁智回归、借智赋能等7大工程。

          “五个美丽”

          美丽乡村庭院之星、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美丽田园建设点、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点。

          “蓝碳”

          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绿碳”

          指利用陆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记者 叶伏国)

        可以看av的网址
        <dd id="dzyaa"></dd>
        <progress id="dzyaa"><track id="dzyaa"></track></progress>
      2. <label id="dzyaa"><pre id="dzyaa"></pre></label>